2006年3月15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四版:浙江潮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老师文化”让企业充满活力
本报记者 史诗

  在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,有一种独特的“老师文化”——大家不分职务高低,不论年龄大小,都互称“老师”,人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,俨然一所大学校。
  何谓“老师文化”?数学教师出身的公司党委书记张平一作了精辟的注解:学校是教育人、培养人、造就人的地方,倡导“老师文化”就是要让“新和成”成为学习型、知识型的新型企业。
  在“新和成”有一个“三顾茅庐”的故事。当年企业刚起步时,需要懂开发新产品乙氧甲叉方面技术的工人,为了请到一名中专毕业生,经理胡柏藩3次登门邀请,终于感动了这位工人。“新和成”就是这样求贤若渴,他们认为人才的集聚过程也是企业财富的积累过程。为此,公司采取招进来、借进来、聘进来、调进来等方式,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接纳人才,给他们安排宽敞的住房,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,让他们有家的感觉。
  令人感叹的是,在“老师文化”的熏陶下,“新和成”15年不建办公大楼,却在科研开发上平均每年按销售额的3~6%投入,最多的一年投入了9%。2000年,公司斥资3000万元建成技术中心,配置了现代化的科研设备,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。2004年3月,这个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评审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。
  对此,经理胡柏藩说:“企业用什么来构筑呢?用产品,产品要过时的;用技术,技术是要淘汰的;用能人,人也是要老的。只有文化,是可以一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的。”“新和成”就是这样用“老师文化”不断学习、不断进取、不断创新。